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4日,欧盟就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进行投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声明显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提议在投票过程中得到了欧盟成员国的必要支持。
2023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此次调查由欧盟委员会发起,欧盟业界未提出任何投诉,实属罕见。今年6月,欧盟委员会公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为17.4%至38.1%。随后7月,欧盟成员国就关税上调法案举行了非正式投票。
欧盟成员国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征税问题存在分歧,尤其是德国和法国,持相反观点。投票前夕,德国总理肖尔茨表示希望与中方谈判解决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反补贴税问题。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柏林重申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事实上,投票前,中欧双方就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了密集磋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和行业协会就欧盟反补贴调查提出了价格承诺方案,但9月被欧盟委员会拒绝12日,中国商务部“深感失望”。据商务部消息,当地时间9月19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欧盟总部会见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就欧盟反补贴案进行全面全面审查。中国电动汽车。进行深入和建设性的磋商。双方明确表达了通过协商解决分歧的政治意愿,同意继续推进价格承诺协议谈判,致力于通过友好对话协商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外交部发言人林坚此前在回答有关问题时也表示,希望欧方拿出诚意和行动,认真考虑中国业界的合理关切和建议。如果欧盟委员会一意孤行,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合法权益。
路透社9月30日报道,一位欧盟高级官员表示,即使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拟议关税后,欧盟委员会仍愿意继续与中国进行谈判,以达成避免此类关税的潜在协议。一些知情人士还表示,欧盟正在研究在立法草案中添加一项条款,以允许在投票后继续进行谈判。
近日,针对中欧电动汽车谈判,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霍尔格·戈尔格在接受澎湃新闻(微博)专访时指出,欧洲汽车产业长期受到保护。如果没有竞争,额外的关税只会导致电动汽车价格上涨,这并不利于欧洲本土汽车制造商。针对这一纠纷,价格承诺协议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如果中欧双方继续就此事采取反制措施,可能会进一步演变成潜在的所谓“贸易战”,双方的成本都将是巨大的。
欧盟成员国之间和国家内部存在差异
澎湃新闻:欧盟成员国对于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存在分歧。哪些因素影响欧盟委员会的决定?
格克:我认为影响欧盟决策的重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与中国的谈判;二是与中国的谈判。二是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德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比较复杂。德国政府和业界对贸易保护和对华谈判存在不同看法。德国政府可能更支持征收贸易保护关税,而业界与中国进行大量贸易,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促进贸易和投资。相比之下,法国等一些国家支持高关税,但实际上最终决定将由欧盟委员会做出。
澎湃新闻:德国被认为是最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国家之一,但社民党、绿党和自由民主党对于如何应对中国存在不同看法。据悉,德国在7月份的所谓“顾问”投票中投了弃权票。您认为弃权的原因是什么?
格克:一方面,德国工业界对加征关税表示强烈反对,并大力游说。企业的反对使得政府很难投支持票。从政治角度看,社民党更关心就业问题,希望为德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然而,中国电动汽车出口被视为冲击当地汽车制造业,进而影响就业,因此支持关税。内部分歧反映了德国执政联盟中贸易和经济利益的复杂平衡。
澎湃新闻:关于电动汽车,您能否介绍一下德国消费者、行业和政策制定者的情况?
Gerke:近年来,德国和欧洲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大幅下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充电网络不完善以及德国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终止,导致电动汽车变得更加昂贵,从而影响了需求。但现在全世界都致力于减少排放,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是将交通系统从内燃机汽车转向电动汽车,但目前实现这一转变面临着挑战。在欧洲,中国电动汽车是最实惠的。提高这些电动汽车的价格将抑制需求,使消费者不愿购买,并使交通系统的转型成本更高、速度更慢,影响欧洲实现气候目标的能力。这也与全球气候治理有关。
与此同时,德国汽车行业也出现了需求下降的情况,汽油和柴油价格因过去几年的多重危机而上涨,内燃机汽车表现不佳。德国汽车制造商陷入了困境,他们的表现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对他们来说,保持市场开放并能够在其他国家出口和生产也很重要。
澎湃新闻记者:根据欧盟规定,27个成员国中,占总人口65%以上的15个国家必须投票反对,以阻止加征关税。但历史上很少有提案未经投票就通过,那么为什么阻止欧盟层面的决定如此困难呢?
Gerke:从法律上和理论上来说,封锁是可能的,但我认为这不现实。这体现了欧盟克服个别国家利益、追求更广泛的欧盟利益的理念。欧盟委员会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所有因素,而成员国加入欧盟意味着有时不得不妥协,而不仅仅是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
澎湃新闻:欧盟委员会此前拒绝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提出的价格承诺计划。 9月19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欧盟总部会见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后,中欧双方同意继续推进电动汽车价格承诺协议谈判。您认为签订价格承诺协议是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格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欧盟担心中国企业因为获得补贴而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电动汽车。如果这是核心问题,那么价格承诺可能是解决问题的直接方式,双方需要进行透明的讨论。但这个价格也必须考虑到中国厂商的成本优势。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是可能的,但如果欧盟加征关税作为惩罚,可能会导致中方采取反制措施,这不符合双方利益。没有人希望双方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价格承诺协议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不会帮助欧洲汽车制造商
澎湃新闻: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将对欧盟电动汽车产业产生哪些影响?
Gerke:我认为这不会对欧洲电动汽车行业产生积极影响。欧洲汽车工业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竞争保护,竞争有助于创造创新动力。事实上,德国工业已经意识到缺乏创新的问题,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加征关税只会导致电动汽车价格上涨,这对欧洲本土汽车制造商没有好处,也会损害欧盟汽车行业的竞争形象。
澎湃新闻记者:有报道称,不少中国车企计划在欧洲建厂,以避免额外关税。您觉得这个解决方案怎么样?
格克:我认为这是解决关税问题的一种方法。从历史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也存在较高的关税壁垒。当时,不少日本企业选择在欧洲建厂,并取得了成功。同样,德国汽车制造商也在中国设立工厂,部分是为了更贴近消费者,也是为了避免贸易成本。因此,即使没有关税,我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设厂。关税可能会加速这一过程,我认为这对消费者有利。
澎湃新闻:如果这对消费者有利,那么对行业发展是否也有利?
格克:当然,竞争会加剧,但前提是德国或欧洲公司也在中国推行这样的战略。许多欧洲公司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如果欧洲和中国公司之间存在这种双向开放的交流,竞争加剧是正常的,也是我们所期望的。与此同时,德国汽车制造商需要更快地适应自己以保持竞争力。
澎湃新闻:客观事实是,一些西方电动汽车制造商也依赖中国生产的部分原材料。从长远来看,这是欧盟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吗?
格克:是的,欧盟制定了关键原材料战略,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以获得这些原材料非常重要。欧盟认识到中方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双方在当前谈判和决策时能够考虑到这些因素。
欧盟处理对华经贸关系非常独立
澎湃新闻:2012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当时,中欧经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但通过沟通协商,争议得到解决,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此次关税争端能否成为中欧加强沟通与合作的契机?
格克:我认为这两种情况有可能非常相似。 2012年的争端解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双方通过对话解决争端,没有采取惩罚措施。这次关税争端也应该以类似的方式解决,以推动经贸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澎湃新闻:与2012年相比,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 2019年以来,欧盟将中国视为“伙伴、竞争对手和制度竞争对手”。在欧盟对华立场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解决当前争端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格克:地缘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几年,欧洲官员不得不在中美之间穿梭,不仅在贸易方面,而且在地缘政治方面。协作的基本理念依然存在,但比十年前更难推广。
澎湃新闻:有分析指出,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政策采取了不同立场。美国态度强硬,欧洲则较为谨慎,试图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您对此有何看法?
格克:我完全同意这一点。我认为美国在对华关系上的立场是有争议的。很明显,美国希望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并正在采取一切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一立场并不取决于现任美国总统或民主党政府,而是两党都有或多或少相同的议程。
欧盟的立场与美国不同。欧盟认为,与中国这个重要经济伙伴的合作对双方都有利。然而,由于当前的紧张局势,欧盟也担心国家安全问题,以及一系列纯粹经济角度的问题。例如,在COVID-19疫情期间,与一国关系过于密切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欧盟、中国等重要经济体出现问题,整个世界经济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欧盟在重新调整对华关系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澎湃新闻:您提到欧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担忧。美国政府今年早些时候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发起调查,称其“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您认为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真的关系到国家安全吗?
格克:我不这么认为。国家安全担忧可能被夸大了。当然,在能源、数据技术甚至军事技术等某些重要国家资源的投资和贸易方面,国家安全利益显然很重要。但我也认为用国家安全概念来解释某些问题有些过头,而且现在它被用来为许多干预措施辩护。老实说,欧洲有关电动汽车的讨论与国家安全无关,而与不公平竞争有关。
澎湃新闻:欧盟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但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预设结论,其调查各方面做法违反了中方对“客观、公平、非歧视、透明”原则的承诺。那么,我们如何界定什么是不正当竞争呢?
格克:我认为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国际仲裁方,或者说第三方。这是一个应该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的案件,然后从法律和经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收集双方的证据,然后做出决定。
澎湃新闻:美国的主张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欧盟电动汽车关税决策?
Gerke:我认为这根本不是问题。当然,欧盟和美国关系密切,欧盟当然会听取美国的建议。但我认为欧盟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独立决定,否则欧盟会立即实施关税。而且,如果我们比较征收关税的规模,欧盟并不是像美国那样谈论高达100%的关税。美国的做法更为激进。
“贸易战”的代价对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
澎湃新闻:中欧之间的电动汽车争端是否会延伸到双方经贸关系的其他领域?如何避免类似纠纷再次发生?
格克:如果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然后欧盟可能会再次做出回应,这很容易导致类似中美贸易争端的情况。除了关税本身对欧洲和中国经济造成的成本和负面影响外,它们还可能进一步演变成潜在的所谓“贸易战”。这场“贸易战”对双方来说代价都是巨大的。找到解决方案固然重要,但如果无法达成解决方案,至少双方都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
澎湃新闻:政治因素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哪些影响?
格克:美国大选即将到来,人们担心发生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经贸领域,因为我们经历过特朗普时代的贸易困难。但我认为美国的立场不会因谁赢得下一次选举而发生太大变化。当然,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政治言论和风格将会与哈里斯有很大不同。但我认为贸易和保护主义的实质是相似的,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但我认为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放弃对中国的强硬立场。
澎湃新闻:作为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资深研究员,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全球贸易的变化和趋势?
格克:首先,全球化遭遇挫折。全球贸易和投资水平虽然呈上升趋势,但也变得更加不稳定。金融危机、COVID-19疫情、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等都造成了贸易量的波动。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贸易分布的多元化。例如,美国明显大幅减少了从中国的进口。而是增加了从墨西哥、越南等地的进口,还通过间接渠道与中国进行贸易。这并不一定完全是由于政治紧张局势,而是人们认识到疫情过后单一地点和市场的贸易和投资存在风险。
尽管存在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全球化仍将继续,全球投资处于非常高的水平。未来三年,服务贸易将是实现大幅增长的贸易模式。